真抓实干促发展 砥砺奋进谋新篇
南通民政交出幸福“民生答卷”(一)
来源: 南通市民政局 发布时间:2022-02-24 14:45 累计次数: 字体:[ ]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回首2021年,全市民政系统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引擎,以为民办实事为抓手,以人民满意为标杆,聚焦主业,攻坚克难、争先奋进,统筹发展和安全,为建设高质量民政事业赋力增能,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市民政事业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谋好篇、起好步,交出了一份幸福的民生答卷。

构建新型救助体系,提升民生保障能级

图片1 (1).png

2021年4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积极构建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救助制度体系,提升民生保障能级,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社会救助标准加码升级,兜底困难群众基本生活。2021年,一大波惠民政策涌向南通市民:全市城乡低保月度保障标准提高到750元,增长5.6%;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按全护理、半护理、全自理分别以不低于低保标准40%、20%、10%的比例提供照料护理服务,集中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护理由县级政府兜底保障。建立了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挂钩的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确保标准随着南通市民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持同步。全年发放城乡低保金3.12亿元,特困供养保障金2.5亿元,惠及特困人员21234人。全年累计为8.29万名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6.1亿元,7.19万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0.99亿元,精准发放率100%。

图片2.png

开展低收入人口认定,分层分类实施救助帮扶。社会救助家庭的经济情况各不相同, 2021年8月,我市正式启动全市城乡低收入人口认定和动态监测工作,将社会救助覆盖面拓展至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同时,还将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纳入“单人保”;探索实施特困边缘群体救助,将这部分特殊困难人员按程序纳入特困供养或协调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落实兜底保障政策,让民生保障更有温度。

加大临时生活救助制度,筑牢救助“最后一道防线”。2021年,全市各级民政部门进一步优化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制度,全市共计实施临时救助11864人次,支出1411.4万元。

构建“一老一小”服务体系,确保老小无忧

“一老一小”问题,事关千家万户。2021年,市民政局创新举措,完善政策,健全体系,确保老小无忧。

养老服务政策不断完善。2021年,市民政局牵头编制出台《南通市“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明确推进八大体系建设,实施十大重点工程,为未来5年南通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描绘了蓝图。此外,还出台市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财政扶持配套政策,并制定发布了《南通市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目录》。

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2021年,为全市5500户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改造10所重度失能(失智)特困人员照护供养服务机构设施,新增护理型床位1000张;稳步扩大居家和社区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覆盖范围,扩面至80周岁以上所有老年人,高龄、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保障达标率达100%。

养老服务水平更加优质。市民政局联合市发改委、市教育局等八部门出台《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全市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在全省民政行业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中,我市2名选手荣获二等奖,市民政局获“优秀组织单位”奖。持续开展养老护理员和养老机构负责人培训,全市培训养老护理员4000名,全市养老机构负责人轮训实现全覆盖。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市民政局聚焦困境儿童,着力呵护健康成长。扎实开展困境儿童精准排查和保障工作,困境儿童应保尽保率达100%;通过开展“四色管理”,分类实施精准保障;落实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集中供养孤儿、散居孤儿标准分别提高至2760元/月、2070元/月。

图片3.png

积极构建未成年保护体系,成立由35个部门组成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10个县(市)区均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协调机制。重点打造了7家能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的省级儿童“关爱之家”示范项目;制定出台南通市《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之家”建设运营规范》地方标准。全省率先探索建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一事一议”认定机制,切实解决基层认定难问题,有效保障部分深陷困境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合法权益。认真总结提炼我市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经验做法,选送的儿童主任工作案例获全省唯一的民政部征文一等奖;选送的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优秀案例分别获省一、二、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