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群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南通市“机构-社区-居家”链式养老服务中社区居家服务的建议》收悉。您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很有针对性,对于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深化链式养老服务内涵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经商市医疗保障局、市大数据管理局和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现答复如下:
南通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级市,根据“七普”数据显示,全市60周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达231.87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30.01%。面对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全市上下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抢抓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医养结合试点、长期照护保险试点及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首批试点等机遇,围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突出规划引领、强化政策保障、加大财政投入、夯实基础建设、规范服务管理,努力满足老年人“身边、家边、周边”就近养老服务需求。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真抓实干成效明显,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在民政部、财政部组织的第二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综合评估中获评优秀地区。创新“链式养老”服务模式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优秀案例。公共服务质量养老服务领域满意度测评结果位居全国第四。
一、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体系
以《南通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总纲,陆续出台《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养老服务评估制度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建立城市独居老人探访服务制度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农村“一助一”关爱服务制度的意见》《关于推进全市养老机构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社区长者驿家建设工作的通知》等10个配套政策文件,形成了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1+10”政策保障体系,覆盖服务设施建设、政府购买服务、服务提供方式、资金使用管理等一系列内容。2022年6月,联合市发改委、财政局等13部门出台《南通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2-2024)》,从健全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提升农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创新增强家庭养老服务功能、健全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加强居家社区养老要素保障、强化居家社区养老综合监督等六个方面进一步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制定“5+X”养老服务清单制度,根据老年人需求,制定包括送餐助餐、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应急服务、精神慰藉等项目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在全面开展5项基本养老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提供定制化、个性化服务,实现养老服务供给与老年人需求的精准对接。建立老年服务需求评估制度,对老年人失能等级、服务需求类型和享受的补助标准等进行评估,确保政府保障的基本居家养老服务公平享有、精准供给。健全服务质量第三方评估制度,对老年人满意度、机构服务质量等内容进行评估。
二、提升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水平
在社区养老服务四级网络全覆盖的基础上,对照“十三五”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城市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8家、城乡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站1889家,覆盖率达到100%。出台《关于推进社区长者驿家建设工作的通知》,按照“小型、就近、适用”原则,利用符合条件的闲置幼儿园、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社区资源,建设社区嵌入式“机构+社区养老”复合型托老设施——长者驿家,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助餐送餐、短期托养、喘息服务、精神慰藉等服务。目前全市已有33个城镇街道建成社区长者驿家。推进中央厨房和社区助餐点建设,通过招募服务能力有保障、运营模式可复制、持续发展有支撑、政府监管有抓手的第三方专业养老机构负责日常运营和管理,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卫生营养的助餐送餐服务。目前全市正在运营的中央厨房25个、老年助餐点258家。健全农村老年人“一助一”关爱服务制度,建立城市独居老人探访制度,推行居家和社区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稳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覆盖范围,除特困、低保、低收入、重点优抚、重度失能等老年人外,普惠扩面至80周岁以上所有老年人。全市接受上门服务的居家老人数达到44.13万人,占比18.56%,高龄、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保障达标率达100%。优化养老护理员培训大纲课程,将居家照料、家庭护理、社区康复等内容规划为养老护理员培训必修课程,为家庭照护者、居家养老护理员提供相关技能培训。
三、创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模式
推进“链式养老”服务模式,在全国率先打破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界限,探索让养老机构发挥其专业人员、专业技术、专业设施优势,承接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延伸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让机构专业照护团队走进老人家庭,有效改变了过去长期以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运转不正常、服务不专业、发展不持续的难题。目前,全市已有27家养老机构承接运营了47家街道(乡镇)日间照料中心,为706个社区提供专业化、精细化养老服务,受益家庭约23万户,有效满足了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推进医养康养相结合。推进社区家庭医生工作室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前全市组建家庭医生工作室291个,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304个,65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74.5%,优于省平均水平。连续三年将新增社区护理站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市已建成社区护理站52家。在全国率先破解养老照护难题,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构建“机构照护、居家服务、照护补助、器具支持、预防管控”的“五位一体”长期照护保险服务体系。推进智慧养老服务。建立“通城养老”综合为老服务平台,集成全市养老服务信息、服务、监管等功能,及时、主动公布养老服务相关的供需信息,开放养老服务地图、养老服务机构资讯及在线预约等功能,便于社会力量和公众了解、查询和利用。建立老年人信息呼叫及应急服务平台(虚拟养老院),老年人或其家人均可拨打服务热线寻求应急服务。
四、强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综合监管能力
以政府办名义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通政办发〔2022〕80号),会同住建、消防、市场监督、卫健等部门健全联动机制,在养老机构安全管理、资金管理、运营管理等方面建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建立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监管和发展评价机制,开展城乡老年人养老服务满意度调查,提升区域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整体水平。建立健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组织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疫情防控制度,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和舆论宣传,防范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风险。加强居家上门等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定期开展第三方绩效评估评价。逐步建立承接政府购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企业、社会组织准入和退出机制,对于发现服务主体蓄意虚报服务人数、套取财政经费、降低服务质量、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等行为的,及时予以调整清退,并对照《江苏省养老服务市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实施办法(试行)》落实惩戒规定。积极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化、标准化建设,加快养老服务标准的推广和应用,促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组织诚信经营、规范运作。
感谢您对养老服务事业的关注,并对您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养老服务工作所作的贡献表示敬意。下一步,我局将积极落实《南通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2-2024)》,强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优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结构,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品质,深化链式养老服务内涵,积极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让老年人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欢迎您今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南通市民政局
2022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