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由南通中华慈善博物馆与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联合策划的“仁为己任 积善成德——展览中的思政课”,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正式开展开讲。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是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发源地、承载地、弘扬地,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先后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首批“大思政课”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多项荣誉;同时与多家科研院校共建科研和教学基地,已成为对外展示中国发展道路、发展模式、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窗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开展地震科普研究和防灾减灾教育的重要基地。
此次“展览中的思政课”以中华慈善人物展为载体,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系统展现了范蠡、张謇、梅兰芳、邵逸夫、陆松芳等历代慈善人物的感人事迹,生动呈现了中华慈善事业的发展历程。
开讲活动中,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党组成员、副馆长马晓燕表示,这次展览将汶川特大地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慈善实践与中华慈善人物的慈善思想深度融合,是两馆联合开展“大思政课”教学实践合作的重要成果。
南通中华慈善博物馆馆长胡达表示,慈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此次展览通过梳理历代慈善人物的善行义举,旨在传承慈善文化,激励世人见贤思齐。希望两馆进一步交流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共同传承弘扬中华慈善文化。
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八一中学160多名学生首批参加了“仁为己任 积善成德——2025年春季行走的思政课”。此次思政课引发了师生强烈共鸣,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参观展览,深刻感受到了慈善的力量,未来将更加关注公益事业,传承互助友爱精神。该校思政课老师也表示,今后将更多地组织慈善主题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好思政课。
本次“展览中的思政课”将持续至6月22日,面向全国大中小学“大思政课”教学实践团队开放预约,预约电话:0816-489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