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慈善之城”建设,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重要作用,持续提升南通现代城市文明品质,促进社会善治和共同富裕。市民政局印发《南通市“慈善之城”建设重点工作任务(2022—2023年)》,对建设“慈善之城”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
1.建立慈善组织党组织
将党建有关内容写入慈善组织章程,慈善组织党建应建尽建。
2.落实税收优惠配置
加快慈善组织办理非营利组织免税的速度,研究推进实现慈善组织电子捐赠票据全覆盖。
3.优化慈善组织登记认定程序
成立慈善基金会相关流程,按照“一窗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的标准实现服务承诺。
4.大力发展公益慈善组织
打造10个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公益慈善组织,各县(市、区)至少培育1个在省内有影响力的品牌公益慈善组织。
5.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加大财政资金引导力度,支持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至少举办2次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资助社工服务项目等公益创投项目不少于20项。
6.丰富充实中华慈善博物馆的文化内涵
举办省级以上慈善交流活动不少于2次,积极举办国际性或全国性慈善交流活动。
7.建设慈善广场或公园
各县(市、区)至少建设1个以南通慈善文化为主题的公众参与度高的慈善广场或慈善公园。
8.推广謇园慈善空间
在全市部分文明实践中心、福彩爱心驿站、银行网点等场所建设一批謇园慈善空间,传播慈善理念、开展慈善活动和提供慈善志愿服务等。
9.壮大慈善基金
持续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拓展“互联网+”募捐渠道,在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深入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
10.建设品牌慈善项目库
打造不少于10个富有各地特色、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救助项目。
11.成立“社区公益慈善基金”
各县(市、区)乡镇(街道)通过在县(市、区)慈善会设立专项基金等形式成立“社区公益慈善基金”。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展敬老、扶幼、济困、助残、关爱和社区治理等服务,激发基层社会活力。
12.创新发展慈善文化
设计使用“南通慈善”标识和宣传标语。利用城市地标、全市公益广告宣传平台、公共交通等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13.强化信息公开
慈善信息公开达标率100%。
14.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
大力选树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和志愿服务项目。
15.打造慈善宣传阵地
推进慈善文化进街道、社区、学校等,打造慈善街道、慈善社区、慈善乡村、慈善学校等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