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233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南通市民政局 发布时间:2024-10-16 10:12 累计次数: 字体:[ ]

沈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提案反映了现阶段养老服务发展中存在的实际情况和突出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建设性,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吸收。经商市人社局,现答复如下:

正如您在提案中提及的,南通是全国、全省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根据“七普”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772.6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达231.87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30.01%。面对严峻的老龄化形势,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下,我市抢抓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医养结合试点、长期照护保险试点及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首批试点等机遇,在顶层设计、基础建设、功能发挥和服务成效上均取得重大进展,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加快形成。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各类养老机构293家、总床位5.75万张,基本形成了居家、社区、机构相衔接,高、中、低档相配套,医、养、康、护功能齐全,公办、社会投资兴办、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并行的养老服务发展格局。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真抓实干成效明显,2020、2021年连续两年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在民政部、财政部组织的第二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综合评估中获评优秀地区。创新“链式养老”服务模式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优秀案例。公共服务质量养老服务领域满意度测评结果位居全国第四。

一、关于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的管理制度的建议。一是深入推行“链式养老”服务模式。在全国率先打破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界限,出台《关于推进全市养老机构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若干意见》,支持养老机构承接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将专业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提供机构、社区、家庭相衔接的一体化专业养老服务。目前,全市已有27家养老机构承接运营了47家(乡镇)街道日间照料中心,为706个社区提供专业化、精细化养老服务,有效满足了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二是全面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启动研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系列标准,包涵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保障标准、服务管理标准、服务提供标准、服务评估评价标准3大类,其中《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和管理规范》和《社区/居家养老生活照料服务规范》已列入国家标准立项。建立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监管和发展评价机制,开展城乡老年人养老服务满意度调查,提升区域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整体水平。建立健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组织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和舆论宣传,防范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风险。加强居家上门等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定期开展第三方绩效评估评价,结合中心及站点运营情况,予以相应考核奖补。

二、关于加强养老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一是加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力度。依托政校合作平台加强高层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充分发挥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培训主力军作用,大力开展养老护理人员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地将养老护理员、健康管理师等纳入技能人才培训紧缺型职业(工种)目录,落实有关补贴政策。二是常态化开展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持续推进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养老机构负责人和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培训工作。定期组织养老护理技能示范培训活动,充分发挥护理人才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广“互联网+”职业培训模式,通过钉钉移动办公平台将线上理论知识与线下实践操练深度融合,实现“培训学习在线化、学习时间自由化”。此外,积极开展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督促指导各地民政部门围绕失能老人基础生活照料护理技能、失能失智老年人护理技巧及突发疾病、意外急救技巧等内容开展相关培训,提升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技能水平。三是不断完善老服务人才政策待遇。建立与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配套的薪酬激励机制,依据职业技能等级给予相应的一次性补贴。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岗位补贴制度。按3~5万元奖补标准,建立养老服务机构护理岗位大专院校毕业生一次性入职奖励。每年组织开展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对获奖选手授予“技术能手”称号,并晋升相应职业技能等级。建立养老服务人才褒扬机制,组织开展“最美养老护理员”评选活动,不断提高社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四是大力扶持发展各类为老服务志愿组织。倡导机关干部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大中小学学生参加养老服务志愿活动。支持老年群众组织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服务社会活动。探索建立健康老人参与志愿互助服务的工作机制,鼓励低龄健康老年人为高龄、独居、空巢老年人服务。鼓励探索推广“志愿型”、“储蓄型”及“市场型”相结合的互助养老模式。

三、关于完善居家养老设施的建议。一是开展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补齐专项治理行动。印发《南通市城市居住区配建补齐养老服务设施专项治理工作方案》(通住建设〔2022〕233号),推动我市新建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既有居住区补齐设施短板。将养老服务设施配建工作纳入到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中,推动各地结合城市体检等工作,全面摸排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情况,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实施计划表,因地制宜、因需制宜补齐既有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短板。二是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全市标准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实现全覆盖,103个镇(街道)全部建成日间照料中心,1936个城乡社区全部建立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站。加快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市累计建成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40个、农村乡镇标准化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72个、嵌入式社区长者驿家35个。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在街道日间照料中心配备中央厨房,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开办助餐点,全市累计建成社区助餐点241个。三是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制定“5+X”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根据老年人需求,制定包括送餐助餐、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应急服务、精神慰藉等项目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在全面开展5项基本养老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提供定制化、个性化服务,实现养老服务供给与老年人需求的精准对接。此外,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卫生、文化、教育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一体提供健康管理、文体娱乐、老年教育等服务,最大限度满足老年人对优质便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四是提高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推动床位数100张以上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建立老年护理院、老年康复医院。全市共建成二级以上老年病医院5家,专业养老护理院50家,社区护理站52家,98家养老机构内设了医疗机构,293家养老机构就近与医疗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全市护理型床位达到4.8万张,占机构养老床位的83.2%。

四、关于推动老年人智能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一是加快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建立“通城养老”综合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和老年人信息呼叫及应急服务平台,汇聚线上线下资源,精准对接需求与供给,为全市两百多万老年人提供“点菜式”便捷养老服务。引导有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老年人提供智能化安全看护、健康管理、紧急救援、亲情关怀等形式多样的远程服务,打造多层次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培育养老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二是大力推进适老化改造。实施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在充分保护老年人生活隐私的前提下,强化智能辅助,配置应用手势控制、语音控制等简便操作的智能设备、适老化智能康复辅助器具产品,不断提升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性。同时,畅通居家适老化改造与“通城养老”综合为老服务信息平台、老年人信息呼叫及应急服务平台及养老服务机构之间的信息数据传输,有效提升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安全性、舒适性。

养老服务是一项复杂性系统化的社会工程,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和推进。今后,我们将结合您的建议,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精神,总结经验,大胆探索,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让老年人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感谢您对我市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同时欢迎您今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南通市民政局

2024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