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普及慈善意识,传播慈善文化,弘扬优良传统美德,通过广泛开展慈善活动,聚集广大群众广泛参与,推进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的提高。他还强调,慈善事业是惠及社会大众的事业,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7月底召开的全市慈善工作会议上,市委徐惠民书记要求,要以凡人善举点亮城市之光;要总结规律、挖掘内涵,提炼新时期南通“慈善精神”。
9月5日是中华慈善日,为更好的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可慈善、慈善为人人”的浓烈氛围,我市将每年9月5日所在周定为“南通慈善活动周”,集中开展慈善系列活动。
3日下午,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联合举办2020年度南通慈善活动周新闻发布会。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汤雄,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沈华参加发布会。市委宣传部机关党委书记徐强昇主持发布会。
汤雄向记者介绍了南通慈善工作情况。他表示,市民政局立足“人人慈善”的大慈善定位,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根本动力,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统筹推进、狠抓落实,有效促进了全市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慈善力量在战疫中发光发热
发动110个机构组织、近2.5万名社区工作者,排查走访居民235.6万户、近800万人次,为居家隔离人员提供服务39万余次。指导全市各类慈善组织募集疫情防控资金超1.3亿元、物资229万件。引导社会力量为全市3000余名疫情防控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发放关爱慰问金300余万元。
慈善文化底蕴不断厚植
加强理念传播。建立健全慈善宣传网络体系,近年来通过“学习强国”APP、慈善公益报、江苏慈善以及南通相关媒体报道的慈善讯息、文章达900多篇次,其中省级以上媒体刊登近300篇。
丰富宣传载体。组织开展“南通慈善活动周”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中华慈善博物馆的作用,先后开展慈善大讲堂、公益道德讲堂等活动220多场次,有效促进慈善文化融合传播。
选树慈善典型。2017年起组织评选“南通慈善奖”,评选表彰公益慈善领域突出贡献个人、组织等65个。近两年来,全市有14家爱心企业、15位爱心人士、4个公益慈善项目获省级以上表彰。
人人慈善理念根深叶茂
降低冠名基金设立门槛。企业组织1万元、个人家庭1000元,就可以设立按照自己意愿命名、确定救助方向的慈善冠名基金,大大满足和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慈善的热情。仅市本级慈善总会就设立慈善冠名基金140个,募集资金7786.87万元。
推进网络募捐。探索网络筹募新模式。2019年试水网络募捐,短短3天超过5万人参与了捐赠活动,募集善款近200万元。
慈善工作基础日益坚实
基层慈善组织实现纵向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98个乡镇(街道)、1911个村(居)建成慈善分会、慈善工作站,募集善款4.77亿元,救助支出善款2.51亿元,结存慈善基金2.36亿元(含保值增值部分)。
专业慈善组织横向推进。推动在南通大学、南通理工学院等10所高校和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第一人民医院等10家医院成立慈善分会,推进专业慈善组织成立志愿队伍、创建品牌项目、设立救助基金,助力慈善精准救助、特色志愿服务。
沈华向媒体发布了2020年度南通慈善周系列活动。与会媒体记者就相关活动进行了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