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动态

中华慈善博物馆:以党建为引领,厚植慈善文化根基

——南通中华慈善博物馆建馆五周年工作回眸

来源: 中华慈善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1-09-03 字体:[ ]

2016年9月1日,我国首个国家级慈善专题博物馆中华慈善博物馆(以下简称慈博馆)在通建成开馆,填补了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史上的空白。建馆五年来,慈博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不懈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促进单位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一是积极拓展展陈内涵,做中华慈善文化的传承者。五年来,慈博馆依托基本陈列,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100多万人次,展览和服务获得社会广泛赞誉。“人性之美、博爱之光——中华慈善历史文化展”已成为国内全面呈现中华慈善发展脉络和文化底蕴、树立和增强慈善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

二是大力开展社教活动,做先进慈善理念的传播者。慈博馆先后被国家教育部,中国伦理学会,南通市委宣传部、组织部、市文明办授予“非遗实践合作基地”、“道德文化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示范基地”)、“党性教育基地”和“南通市道德讲堂总堂”。2021年3月,慈博馆成功列入长三角共建的张謇企业家学院现场教学点,充分依托馆藏文化资源,为企业家接受社会责任、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平台。慈博馆先后与南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通大学附属中学等数十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设立共建基地,开展教育活动

三是扎实推进藏品征集、文物定级工作,做传统慈善文化的守护者。五年来,在民政部档案馆藏品征集专项经费支持下,慈博馆工作人员走遍江西、湖南、陕西等十余省市,成功征集藏品和资料1782件(套),涵盖匾额、楹联、碑刻、砖雕、古籍、拓片、图书等门类,其中不乏具有较高展示、历史和艺术价值的藏品,为展览调整、学术研究等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2019年11月,经江苏省文物局专门选派的专家小组鉴定,共定级国家二级文物1件、国家三级文物68件(套)。目前,藏品征集工作仍在持续推进中。

四是努力扩大社会影响,做慈善文化宣传普及的推动者。五年来,慈博馆积极组织和参加国内慈善论坛、会议等活动;;积极策划开展富有特色的临时展览;主动加入了中国博物馆协会、省博物馆学会,与全国多家国家级博物馆建立长期合作交流机制;加强宣传,借助各类主流媒体宣传推介慈博馆。

五是着力加强慈善历史文化研究,做慈善文化资源宝库的挖掘者。慈博馆聘请专家开展慈善历史文化研究,深入挖掘慈善文化,开展传播活动,已形成《慈善文化传播课题成果集》;委托大学知名教授编写“慈善微故事”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阅读量达数万人次;以馆藏文物资源为依托,深挖藏品内涵,开展相关研究,阐释藏品背后的历史、文化、艺术等价值,传播精湛深邃的慈善文化。

五年来,慈博馆紧紧围绕功能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攻坚克难,做了一些基础性和探索性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

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慈博馆的功能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助推慈善事业发展的效应还不明显,离上级领导的要求和社会各界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

“十四五”时期,慈博馆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博物馆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苏有关慈善工作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博物馆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努力提升博物馆的专业化、现代化、社会化水平。力争到2025年,慈博馆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国家级优秀专题博物馆,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慈善文化,促进慈善文化研究和传播,提供慈善文化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不断为推动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