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动态

中华慈善博物馆:“声”入人心 共话慈善——“慈善之声”宣讲团成立6年来,为引导大众树立慈善理念、参与慈善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来源: 中华慈善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3-09-11 字体:[ ]

今年9月5日是第八个“中华慈善日”,民政部在京召开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大会。南通中华慈善博物馆“慈善之声”宣讲团荣获“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称号,为南通“慈善之城”再添重要荣誉。

P1+1.png

P1+2.png

慈善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慈善文化、传播慈善理念、传递慈善力量,是新形势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社会公平、增进社会和谐、营造良好社会风气、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之举。

2016年9月1日,我国首个国家级慈善专题博物馆中华慈善博物馆在南通建成开馆。2017年9月5日,慈博馆成立以馆内工作人员为主体,专家学者、机关干部、媒体记者、志愿者、大中小学生广泛参与的南通慈博“慈善之声”宣讲团。宣讲团成立6年来,已先后走进大中小学校60多所,走进社区266次,走进电台直播间15次,走进国内大型慈善和文博交流展示会3次,为引导大众树立慈善理念、参与慈善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打造宣传阵地 传播慈善之声

“作为以慈善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发挥好社会教育功能尤为重要。”慈博馆馆长胡达表示,慈博馆自建馆以来,始终牢记职责和使命,坚持将传播慈善文化作为重要工作,努力打造传递“慈善之声”的重要阵地。

组织编发“慈善微阅读”,通过慈博馆微信公众号讲述慈善小故事;2017年1月17日,中华慈善博物馆首届慈善大讲堂正式开讲,来自南通大学的百余名大学生成为第一批听众;2017年9月1日,邀请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全国道德模范、“当代雷锋”郭明义同志来馆作先进事迹报告,来自全市各个层面的近300名代表现场聆听......一场场关于慈善文化的思想传播在通城逐渐开展起来。

P2+1.png

P2+2.png

传承和弘扬慈善文化是慈博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2017 年9月5日,“慈善之声”宣讲团正式成立,慈善文化宣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宣讲团力量不断壮大,社会影响力逐步提高。

“我们希望用趣味的、深度的、精炼的内容,把慈善的内涵讲清楚、讲生动、讲入心。”宣讲团成员、慈博馆副馆长成野军介绍,为了有的放矢地组织开展宣讲活动,慈博馆多次组织宣讲团专家召开会议,不断修改、完善各自承担的课题,研究部署慈善文化传播事宜。

“宣讲团专家大多从事与慈善相关的研究或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成野军说,目前开设的《给予的艺术》《爱护野生鸟类也是慈善行为》《慈善之光——中华慈善思想的“前世今生”》《慈善之道贵在躬行践履》《<红楼梦>中的慈善及其启示》等一系列慈善文化专题讲座,获得受众一致好评,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

开展结对共建 凝聚社会合力

为了进一步促进社会力量深度参与慈善文化的宣讲,慈博馆多领域开展结对共建,融合党建显成效。慈博馆与机关单位、高校院所、中小学广泛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并由宣讲团负责课程教授、活动开展等业务工作,形成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多点开花、亮点纷呈的新格局。

P3.png

慈博馆与市发改委、公安局、应急管理局、军人事务局等15家机关单位合作共建,以南通市“道德讲堂总堂”为平台,积极引导党员干部聆听道德故事,品悟道德力量,传播“慈善之声”,感召广大党员干部从道德模范、慈善人物身上汲取奋进力量,践行使命,勇于担当。六年来,宣讲团共承接各部委办局开展特色“道德讲堂”250余场次,600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通过“道德讲堂”的形式接受党性教育。

此外,慈博馆先后与南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通大学附属中学等院校签订合作协议,设立共建基地,让学生通过服务与实践,潜移默化地接受慈善文化的熏陶。其中,与南通大学联合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两年来累计筛选出84名志愿者,既作为在馆服务的公益志愿者,也是慈善文化传播使者,配合慈博馆在校园内外传播慈善文化。每年“小小讲解员”活动也如火如荼开展,招募的中小学生在熟悉馆藏文物、了解慈善精神内涵后,也作为宣讲团成员亮相“慈善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

image.png

今年20岁的张哲来自江苏盐城,目前是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大二学生,从大一开始就积极参与和慈善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在上大学前,我了解到南通‘莫文隋’精神文明现象,当时就对慈善文化产生了兴趣,因为像这样的群体自发性慈善行为并不多见。”张哲表示,通过跟随“慈善之声”宣讲团进社区、进学校,自己对慈善事业的认识也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更清晰的认知。“慈善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帮扶,精神层面的思想文化普及也十分重要,未来我还会继续参与到慈善文化的宣传当中,为慈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传承张謇精神 讲好中国故事

依托慈博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的平台优势,宣讲团以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为抓手,努力将慈博馆打造成各年龄段学生学习爱国主义和慈善文化、坚定理想信念、践行使命担当的生动课堂。“建党百年铭党恩,阅读感悟慈善魂”读书分享会、“赓续红色基因、牢记青春使命”红色教育实践活动等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弘扬主旋律和正能量,在南通师生中好评如潮。

P5+1.png

P5+2.png

“慈博馆建于张謇先生创办的大生八厂旧址,与张謇先生渊源颇深。”胡达说。2021年3月,慈博馆主动申请并获批张謇企业家学院现场教学点后,充分依托馆藏文化资源,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开发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着力打造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的经典现场教学点,已成功为80多批次、4000余名企业家接受社会责任、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平台。宣讲团在丰富展陈内容、深挖张謇慈善元素、打造个性化讲解词上下功夫,同时创新推出“謇言謇行”研学课程,以张謇慈善精神为课程核心,依托慈博馆“人性之美 博爱之光”展陈,把课堂巧妙搬进博物馆,学生参与度更高,形式更加灵活。2021年初以来,宣讲团共举办“謇言謇行”研学活动32场,14000余名中小学生参与其中。

P6+1.png

image.png


宣传慈善文化,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慈博馆党支部持续锻造“崇德扬善 知行合一”党建服务品牌,通过党员带头、全馆参与、专家指导、志愿者辅助的形式,将慈善理念和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文化宣讲带到中小学生课堂和社区千家万户,引导广大市民向上向善,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坚定文化自信,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宣讲团先后15次走进南通交通广播电台,面向广大听众讲述慈善故事。2020年和2021年,慈博馆两次参加中国慈展会,依托馆藏文物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向海内外慈善同仁传播中华慈善文化。

踏上新征程,扬帆再起航。接下来,南通慈博“慈善之声”宣讲团将继续用好慈博馆教育展示、社会传播阵地,充分发挥团队力量和资源优势,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领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事业,为更好地发挥慈善事业第三次分配作用,助力南通“慈善之城”建设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出积极贡献。